
历史艺术作品介绍初一上册,历史艺术作品画作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艺术作品介绍初一上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历史艺术作品介绍初一上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一上册历史需要背哪些内容?
初一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看到就是
1、请说出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分别是什么?
2.我国境内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发现于今天哪个省?
3.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什么?位于哪里?
4.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什么?
5.我国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是什么?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是谁发现的?北京人使用什么石器?
6.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使用什么石器?他们分别生活在哪一流域?住在什么样式的房屋里?主要种植什么农作物?
7.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什么?长江中下游和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什么?
8.黄帝部落在哪一战役中打败了炎帝部落?炎黄部落在哪一战役中打败了蚩尤?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八课孔子的文化是什么?
这部分内容在初一历史课本的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孔子的思想主张: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广含一切美德。
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由孔子的***整理《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介绍孔子的生平,主要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即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政治思想核心是为政以德,以德治国,提倡统治者要爱惜民力,轻徭薄赋。孔子被称为教育家,教育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有教无类的思想,广收门徒。同时还创办私学,培养72明徒。还提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态度,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梗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的梗概: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收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原始宗教信仰和艺术出现并发展。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概括我大概简单给大家梳理一下,就是原始的农耕生活,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前的人类对一些野生植物进行管理,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和末日实际的发展,是人类古代文明已知社会制度的标志,大概就是这些
七年级上册历史都江堰内容概括?
1 、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3、渠首三大主体工程:
鱼嘴: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排洪,内江灌溉。
宝瓶口:是在内江下游人工开凿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网状渠道,灌溉农田。
飞沙堰:是分水堤坝和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堤坝,用于洪水期排洪,并减少泥沙淤积。
4、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5、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利史上绝无仅有。也反映出了我国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的象征意义?
青铜礼器是商代神权和王权的象征,造型和装饰必须要体现稳固庄严与神秘的威慑气氛,所以大型的青铜礼器一般都造型端庄浑雄,装饰纹样***用细密的云雷纹衬底,以点缀衬托出浅浮雕对称兽面纹主题的华美狞厉。
1939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后期王室的著名青铜祭器。其长方形,立耳,柱足。腹部主纹饰饕餮纹,双耳饰两虎食人头纹,足部饰兽面纹。腹内壁铸铭文“司母戊”三字。通高133cm,横长110cm,宽78cm,重875kg,是中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现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艺术作品介绍初一上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艺术作品介绍初一上册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48897.html发布于 202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