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作品情绪,艺术作品情绪价值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作品情绪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艺术作品情绪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艺术工作者都比较情绪化?
1.恃才傲物,觉得自己是搞艺术的,比别人都高一等,一副你们都不懂的状态。事事觉得应该高看她一眼,否则就会情绪大变,觉得不重视。
2.不得志的表现,艺术工作者都想得到别人的认同,成为众星捧月的艺术家。艺术者的道路都是孤独的,无人理解、欣赏的时候太多,所以导致情绪偏激,容易情绪化。
倪瓒三段的艺术构成表达了他怎样的意境?
倪瓒最具代表性和创造力的是他“一河两岸”三段式的构图,近处河岸上三两枝枯树、空亭,中间留白作湖水,远处几抹小山,画面简到不能再简。垂直的树和水平的远山近坡,形成了稳定的构图,使得画面平稳和谐。
宗白华说:“中国山水画趋向简淡,然而简淡中包具无穷境界。倪云林画一树一石,千岩万壑不能过之。”
观倪瓒的画,可以强烈的体会到一种幽静、阔达,没有雄伟高大的山峰,没有郁郁葱葱的树木,也不会引起读者激昂的心情,相反,他更多的表现出平淡与幽静,能把我们的视觉带入远处,一种无边无际的远,能让我们的心情变的平静。
举例西洲曲是如何以景写情,达到情景交融得艺术效果的?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红莲。***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莲,借***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这其中时空变化,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
艺术家可以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情绪,那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办呢?
听你这么说也是对艺术有向往的人,我认为不要吧艺术想的太高不可及。谁都可以玩啊。拿画画举例子,画不好还画不坏吗?为什么非要想着自己要成名成家,进入殿堂之上呢。瞎画画的自己开心就好。加油!
人都是有情绪的,艺术家通过艺术品来渲泄自己的情绪,是一种较文明的渲泄方式,但是,好的艺术品一般上来说,都是传递出作者美好的愿望,传出积极的因素。
如果艺术家的作品传达出来的情绪是负面的,那么,即使艺术水平很高,也是不宜挂在家里的,只适合博物馆收藏。
其实即使不是艺术家,也是可以通过写写画画来演泄情绪的,你完全没必要考虑画得好不好,你高兴时,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你伤心难过时,拿起笔来乱涂,你愤怒时,你拿起笔来狂甩!……画画本来就是不拘一格的,没学过美术的人更是没有条条框框束缚,在画纸前,真的可以做到随心所欲,画着画着,你的心会越来越平静,气息会越来越均匀,你进入了宁静平和的境界,画艺也会悄悄的提高。
每个人天生就是画家,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绪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能力。
不信你给一个1-2岁的孩子一只笔,他马上就会在纸上开始涂鸦,再大一点3-4岁,孩子经常喜欢“乱涂乱画”,而且都能说出不少有趣的内容。
按照这个方向正确的引导,孩子会画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想法还有自己的情绪。大部分画不出来都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干扰,认为绘画必须画的“像”,或者“规整”,很多培训机构把绘画慢慢变成了一种纯技巧,和孩子的生活情绪毫无关系,让小朋友画的千篇一律,这也导致很多孩子虽然画的很好,但是根本不懂用画笔表达自己。
正确的引导方法应该是鼓励孩子用画笔表达,画出自己的想法,在保护孩子想象力的前提下,再去教技巧。
回到这个问题,只要成人不要求自己画的像,其实拿起笔随意涂鸦,你也能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艺术作品情绪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艺术作品情绪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63054.html发布于 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