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琉璃艺术作品,琉璃艺术作品介绍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琉璃艺术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琉璃艺术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琉璃的用途?
琉璃制品是用难熔黏土制成型后,经干燥、素烧、施釉、釉烧制成。一般施铅釉烧成并用于建筑装饰及艺术装饰的带色琉璃制品,主要有琉璃瓦、琉璃砖、琉璃兽以及琉璃花窗、栏杆等。其中琉璃瓦是我国用于古建筑的一种高档屋面材料。琉璃瓦品种繁多,造型各异,主要有板瓦(底瓦)、筒瓦(盖瓦)、滴水、勾头等,另外还有飞禽走兽、龙纹大吻等形象,用作檐头和屋脊的装饰物等。琉璃砖是在陶质坯体上涂一层琉璃彩釉,经1000℃烧制而成,其特点是光亮夺目,色彩鲜艳,具有民族特色,彩釉不易剥落,装饰耐久性好,比瓷质饰面材料容易加工,花色品种也正在不断扩大,现已应用于工程上。琉璃色彩绚丽,常用的有金黄、翠绿、宝蓝等色。琉璃制品的特点是质地致密,表面光滑,不易粘污,坚实耐久,色彩绚丽,造型古朴,富有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但由于琉璃瓦价格昂贵,且自重大,故主要用于具有民族色彩的宫殿式建筑以及少数纪念性建筑物上。此外,还常用以建造园林中的亭、台、楼阁。
琉璃是中国古代对西域的一种宝石的称呼,琉璃的用途很多。琉璃可以烧制瓦、砖、盆、缸等成品,同时还用于建筑构件。建筑所用的琉璃构件包括琉璃瓦、正脊、鸱吻、脊兽、雕花琉璃砖(琉璃影壁用)、琉璃砖等。
宋朝时已经在宫殿上使用黄绿色琉璃瓦。元朝宫殿则用黄、绿、蓝、红、粉、白、黑、紫等多色琉璃瓦和琉璃构件。
明清两代宫殿、陵寝和***寺庙多用***琉璃,园林建筑杂用蓝、绿、黑等色的琉璃。
元代琉璃的特点?
我国古琉璃基本是手工制作,元朝时已经受到严格的等级制度影响。元定都北京后,在和平门外琉璃厂一带先后建立了许多琉璃作坊,主要供皇宫建筑使用。
元朝琉璃窑厂最初设在北京海王村,以后迁至门头沟流渠村。元代琉璃器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如镂雕龙莲纹炉,高39厘米,口径25.4厘米,足距22厘米。
全器***用镂雕工艺装饰,造型雄伟壮丽,口沿为一周云纹,束腰荷莲,腹部凸雕三枝盛开的牡丹,两条行龙于正反两面,一前一后穿行于雕花之中,炉底下承三兽足,口部耸立双耳朝天,刻有铭文,双耳的背面雕刻忍冬纹饰。
此外,元大都发现了一批琉璃器,如琉璃镂空三彩龙凤纹熏炉,通高37厘米,口径22厘米,直口,短颈,圆腹,腹下承三兽足,颈部两侧贴两桥形耳。
炉盖山峰重叠,一条黄彩蟠龙盘绕在山峰中,上有镂空,烟香从此飘然而出,这种形式保留了汉代博山炉的造型、盖与炉身用槽口衔接,颈部与腹部镂雕龙凤穿牡丹雕花装饰。通体施孔雀蓝、草绿、黄、白等多种釉色,十分精美,是元代琉璃制品中的珍品。
关于元明清时期的琉璃,就不得不提及一个地方,琉璃厂。琉璃厂是元明清三个朝代都在此制作琉璃的地方。元代琉璃发展缓慢,这一时期,反倒是低温陶釉琉璃在建筑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低温陶釉琉璃,就是俗称的琉璃瓦。元朝统治者将琉璃瓦引入到了***建筑中,因此琉璃厂最开始是为皇室建筑烧制琉璃瓦的地方。
随着明朝的建立,草民出身的明代统治者为了光复汉室的荣光,琉璃作为传统的王室礼器,在明朝向着“仿汉代”的方向发展。明代对于古代传统的古法高铅透明琉璃的恢复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琉璃艺术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琉璃艺术作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62209.html发布于 202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