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ysgjj

八大山人艺术作品评价,八大山人艺术作品评价语

cysgjj 2024-11-12 85
八大山人艺术作品评价,八大山人艺术作品评价语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八大山人艺术作品评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八大山人艺术作品评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八大山人书法地位?强大的八...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八大山人艺术作品评价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八大山人艺术作品评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八大山人书法地位?
  2. 强大的八大山人指的是谁?

八大山人书法地位?

说到八大山人很多人会想到他的绘画风格冷逸,独树一帜,其实八大山人在书法上的成就在明代无出其右者。

黄宾虹曾经评价八大山人的书画:书法第一,绘画第二。看懂了八大山人的书法也就看懂了他的艺术,因为他的绘画很多用法布局来源于书法。八大山人书法在早年的时候学习欧阳询,行书学习黄庭坚和米芾,到了晚年又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后来喜欢用秃笔写字。他的书法呈现的笔画粗细均等,但是字形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呈现出一种圆润刚健之气,也体现了一种桀骜不驯的气韵。八大山人的绘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书法和绘画的相互融合,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画风

八大山人艺术作品评价,八大山人艺术作品评价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谈到八大山人的书法,自然是特指形成独特面目后的“八大体”。他的书法以独特而强烈的个性特征屹立在书法历史上,以至于独特到令人惊讶的程度。

八大山人书法用笔,有两个极突出的特点,一个是“简”,一个是“圆”。八大山人用笔虽简练,但却是沉实的。我们看他的字,明显能够感受到笔与纸之间强劲的摩擦力,古人叫做“涩”,能否涩得住,很关键,这是形成沉实的主要缘由。

八大山人艺术作品评价,八大山人艺术作品评价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八大山人的用笔,喜简笔,中锋秃毫,寓方于圆,省笔、借笔、挪让,信手为之,“不费妆缀”;他的用墨,轻盈雅淡,凸显“淡墨空玄”之韵,极为朗润清澈、静谧含蓄;他的构字结体,大小错落,夸张变形,欹正互出,欹侧峻险,有时甚至将一字变两字,将两三个字合而为一。

强大的八大山人指的是谁?

八大山人”指的是朱耷。朱耷,原名朱统,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时释名传綮,汉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

八大山人艺术作品评价,八大山人艺术作品评价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谱名朱统?,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其祖父朱多炡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

朱耷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

朱耷。

八大山人是朱耷名号,他是清初清初四僧之一,是中国画一代宗师,八大山人生于1626年,卒于1705年,终年80岁。江西南昌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书画艺术大师八大山人,骨子里留着没落皇族的血统,在近300年的朱氏江山给了清朝第一位皇帝顺治数十年后,脱俗叛逆吸附满天晖光,成为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代艺术巨匠。透过冷气逼人、嫉俗傲世的丹青,八大山人的扑朔迷离,隐晦幽涩的身世及作品,在世人的争论中化为难释之谜。想必,余秋雨先生当年在青云谱面对那些怪诞冷峻的笔墨,也是雾里看花。

  八大山人有一首题画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这第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夫子自道,最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着他所提示的这条线索,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这位画家的伟大艺术作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八大山人艺术作品评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八大山人艺术作品评价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59132.html发布于 2024-11-12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