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艺术作品有何史学价值,文学艺术作品有何史学价值和意义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文学艺术作品有何史学价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文学艺术作品有何史学价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诗经的价值?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但《诗经》最大的贡献还是其文学价值。从它的编定到流传,就已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抒情言志的民族文化传统。无论是公卿大夫的诗作,还是下层平民的歌咏,中国诗歌均直面现实生活,是现实的艺术。
史记为什么有价值?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上古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史记》序中写道,全书有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130篇。
自三国时期,社会上有了三史之称,三史是指《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后被《后汉书》取代)。之后随着朝代更迭,又先后有了前四史、十史、十三史、十七史、二十一史等,直到乾隆皇帝钦定了二十四史(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正史),《史记》均在其列。
由于《史记》“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写法被历来的朝代认定为正史写法,再加上时间顺序而言《史记》无论在“X史”中均为第一部,因此也有了“二十四史”之首的美称,可见其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除了史学价值,《史记》还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在《史记》之前,史学一直包含在经学范畴,没有独立地位。直到《史记》问世,专门的史学著作才逐渐多了起来。《史记》摆脱了以事记史的书写方式,转而***用以人物为主线,为后来传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范本。可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史记人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于当代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先秦史、秦汉史、上古哲学、儒学都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具有丰富的史学、文学、哲学价值。
史学方面,《史记》作为中国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迄汉武大帝,洋洋两千年历史集于一书,填补了中国历史上许多文字的空白。同时,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以画人的视角叙史,人物栩栩如生,史事精彩纷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流传至今的很多佳话,都是源自于史记,这就恰恰体现了他的通俗史学价值。太史公广泛阅读秦汉时期记载上古人文、地理方面的书籍(也有说法,原著佚失,后人仿补写),对于后人研究上古史提供了学术支撑。
文学方面,史记中的很多篇章都是文学佳作。既有生动的记叙题材,也有犀利的评论题材,还有优美的描述题材,言简意赅,是文言文写作的范文。就像之前说的,世界中的很多文章流成佳话,不仅体现在它的史料价值,也体现在它的文学价值。
哲学方面,有两个维度来理解。普遍意义上,每篇文章的太史公说,都蕴含了太史公本人强烈的儒家思想色彩,不仅如此,文章中也有鲜明的思想憎恶的倾向。另外一个维度,司马迁本人受宫刑前后,其历史观也发生了变化,仔细研读史记的不同篇章,可以从中寻到踪迹。
史记多读百利而无一害,小则修身养德,大则振国兴邦。同时,读史记的过程要辩证的去读,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学习去研读。总的来讲,读是没错的,读史记比不读要强。
史记在我看来:是二十四史里面,读起来最带劲的史书,作者在保证历史***不失其实的同时,通过揉入自己感情的方式,丰满了历史人物的形象,给前人评价,让后人瞻仰。个别人物的传记,有部分夸张,但是不影响记载历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文学艺术作品有何史学价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文学艺术作品有何史学价值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55926.html发布于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