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语文中的古文艺术作品,浅谈语文中的古文艺术作品论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浅谈语文中的古文艺术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浅谈语文中的古文艺术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0年安徽省语文中考考过哪些文言文?
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原文 注释 翻译 1.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出自哪里?
2021年的高考的文言文阅读的选材出自《通鉴纪事本末》中的《贞观君臣论治》。《通鉴纪事本末》也是一部史书,但是体例并不是纪传体,不是以人物为中心。这本书的体例是纪事本末体,是以一件事为中心,详细叙述其始末的。这个体例的史书也是从这本书开始的。此后就出现了跟风,各个朝代基本上都有这种体例的史书。
教育部明确规定高中语文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一半。阅读古文作品是否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高中课本增加传统文化作品的比重,优秀的古代文化作品能够反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阅读古代优秀的文化作品,可以加深当代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
当然,这并不是重点。改革开放以后,早已没有“破四旧”这些大帽子,热爱传统文化的人从此可以不受束缚地拥抱古代经典,直到2004年,围绕读经的争论进入大众视野,标志着民间的文化保守主义正式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而近年来,官方也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开始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推崇,与民间自发形成的传统文化热形成了某种互动和相互促进。这一次高中课本加大古代作品比重,就是这种氛围下的产物。
文化保守主义的兴起有其深刻的背景。20世纪后半叶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多元主义业已成为一种颇为流行的思想。依照文化多元主义的观点,尽管现代化源自西方,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因此应当受到珍视。站在中国的角度上看,源自西方的文化多元主义恰恰是对中国等非西方国家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支持,尊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性。
而在政策和实践层面,传统文化也是落实爱国主义的一项具体手段。官方对爱国主义的宣传不能流于空泛,那些人们过去耳熟能详的革命故事与当代渐渐脱节,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官方还需要从更久远的历史中挖掘出能够增强民众民族认同感的象征和旗帜,为此适时地顺应了文化保守主义的热潮。这次教育部规定高中语文课内阅读的篇目中,古代作品不得少于一半,就是希望让传统文化成为烙入大部分中国年轻一代记忆的东西。阅读古代优秀的文化作品,是否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这个仁者见仁,但增强年轻一代对爱国主义思想的认同则是毫无疑问的。
1,对于加大力度弘扬传统文化是持双手赞成的态度。我们最近几十年都一直在学西方,西化的比较厉害,反而对于传统国学的认识、理解和学习都有放松。在加上各种影视剧的大肆改编,很多历史被改的面目全非,原来比较正统的历史文化教育受到了很大影响,很有必要在学生中间加大力度普及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从小学开始一直贯穿到高中。
2、传统文化教育更应该注重品德思想的教育,不单单是背诵些古文、古诗,要把古文、古诗中的精髓传递给孩子们,让他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在社会上形成恢复传统文化的氛围,加深我们的底蕴,重拾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不只是孩子要学,家长也应该和孩子一块学。
3,语文课中加大对古诗、古文的教学力度是好事,但不能矫枉过正,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过度增加孩子们的负担,现在孩子们的数学、英语、兴趣班等,各种课程都在一股脑的往身上加,哪个都不想被落下,受苦的只有孩子们。所以教学改革,应该是成体系的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浅谈语文中的古文艺术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浅谈语文中的古文艺术作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48946.html发布于 202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