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文人画艺术作品,中国传统文人画艺术作品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传统文人画艺术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国传统文人画艺术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古代传统艺术的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中国史前绘画、古代山水画、古代文人画、古代佛教绘画、古代版画艺术五方面内容。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
中国传统绘画不同题材代表作?
唐朝偏重山水画,代表人物王维,代表画作辋川图
宋朝是山水画与士人画并重,代表人物马远夏硅
明朝是文人画,通过一只水鸭,一丛竹,一块石头表达画家的怀抱。
介绍一下宋代文人画?
中国绘画发展到宋、元之际,发生了一次明显变化,这就是出现了较之唐代以来流行的精谨风格的绘画显得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新画风,并且很快在士大夫文人中流行开来。这种画风出现以前,绘画一技主要由专业画工掌握,因此较有社会地位的文人大都对之持看不起的态度;而这种新兴画风出现以后,最初掌握这种新画风的人则大都是一些著名文士,后来的文人们也就竞起仿效,反而无不以能绘画为文人的风雅。因此,后人称这种由文人鼓吹、提倡并身体力行的画风为文人画.文人画出现以后,对它有不同的称呼。宋人康与之所谓“隐士之画”,刘学箕所谓“画士”之画,苏轼所谓“士人画”等。从其作为与传统的“画工之画”相对应的概念来看,都是指文人画。
在北宋初年兴起的这种新画风很快在士大夫中流行开来。北宋中叶以后,绘画史上出现了一大批文人画家,而他们几乎都与苏轼有一定的关系,这或许并非是历史的偶然。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在这段最为有名的论述中,对于文人画理论有重要意义的就是“画中有诗”这四个字。所谓 “画中有诗”,实际上就是明确提出文人画应当具有超乎于绘画之上、在所描绘的有形之物内蕴涵有更为丰富的无形的内容;就是明确提出绘画与诗歌一样,不仅要“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且还要“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也就是后世文人画重意境、重格调、重作者学养的发端。由于文人画强调“画中有诗”,就带来了一系列的技巧上的变革,使文人画具有一套与传统绘画很不相同的技法,最后甚至影响到文人画使用的工具材料如纸、笔等也渐与传统绘画产生了区别。因而,理解苏轼“画中有诗”这一理论的内容,就成了了解文人画这种艺术形式的前提。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北宋的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体现了国家统一后的开阔心态。南宋偏安江南,文人山水画描绘的对象变为江南风光,构图不追求对称,墨色恬然。像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人称为“马一角”、“夏半边”,他们的画作又被称为“残山剩水”。到了元代,南方士人的郁闷心情更通过山水画抒发出来。
水墨画历史?
据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水墨画产生于东晋(公元317——420年)时期。戴逵的《吴中溪山邑居图》、顾恺之的《雪霁堂五老峰图》是最早出现的水墨画。 顾、戴之后,水墨画进一步发展,并且出现了专门评论水墨画的论著。可见,水墨画在当时已经比较流行。其中宗炳和梁元帝为有名的水墨画评论家。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水墨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画家,如吴道子、李思训父子、王维等人。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他的水墨画一改前人细巧之积习,行笔纵放,如雷电交作,很有气势。水墨画发展到唐代,出现了水墨画的南北两个画派。吴道子、李思训为北宗之祖,王维则为南宗之祖。
五代时期(公元前907——960年),水墨画进一步发展创新。这个时期有名的水墨画家有荆浩、关同、徐熙和黄筌。宋代(公元960——1279年)水墨画家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李成、范宽、董源、巨然四人。
元代(公元1271——1368年)水墨画家主要有黄公望、王蒙、吴镇和倪瓒四大家。黄公望则推为元季之冠,他师学董源、巨然,后来自成一家。明代(公元1368——1644年)水墨画分浙派、吴派和院派。浙派代表画家为戴进、蓝瑛,院派则以仇英、唐寅最有名气,吴派的画家主要有沈周、文征明等人。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水墨画家以四王为最著名。他们是王时敏、王原祁、王鉴和王荤。另外,佛门画家道济和八大山人也在水墨画坛享有很高的声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传统文人画艺术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传统文人画艺术作品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48749.html发布于 202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