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ysgjj

传承闽南文化艺术交流,传承闽南文化艺术交流的意义

cysgjj 2024-08-07 20
传承闽南文化艺术交流,传承闽南文化艺术交流的意义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传承闽南文化艺术交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传承闽南文化艺术交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传承闽南语的重要性经典语录...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传承闽南文化艺术交流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传承闽南文化艺术交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传承闽南语的重要性经典语录?
  2. 闽南话是古汉语吗?
  3. 作为正宗古汉语的粤语广府话,为什么却越不出岭南地区呢?

传承闽南语的重要性经典语录?

"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传承闽南语对于保护和传承闽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闽南语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智慧。通过传承闽南语,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闽南地区的独特风情,加深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

同时,闽南语也是人们交流的桥梁,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与沟通

传承闽南文化艺术交流,传承闽南文化艺术交流的意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此,传承闽南语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语言遗产。"

闽南话是古汉语吗?

闽南话不是古汉语。

闽南语不是古汉语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浊塞音的大量衰减。从历史來看,中原人融入闽南地区只有两次大规模。一次是唐初,陈政陈元光率河南固始9600名府兵征剿夷蛮乱。一次是南宋灭亡时大量臣民逃亡闽南。既便有南宋亡人中有个别洛河藉人,但也难构成整个民糸的语言特征。大量史料证明,闽南人主要构成是春秋时的越国人和当地土著闽越人的民族融合体。

传承闽南文化艺术交流,传承闽南文化艺术交流的意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由于越国过早灭亡,其逃亡臣民远离了汉文明的浸润。所以,闽南语中更多地保留越文化,越语言。与雅言相相比,越语也是八音发声。

作为正宗古汉语的粤语广府话,为什么却越不出岭南地区呢?

这个问题不严谨,

第一粤语是古汉语不严谨,就像前一阵流行汉服一样,什么历史时期服装为汉服定位不清,古汉语也是一样,什么历史时期的古汉语为正宗。

传承闽南文化艺术交流,传承闽南文化艺术交流的意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具体来说,粤语只能说保留较多唐宋古汉语特色,不能等同于古汉语,更谈不上正宗。

第二,粤语早就走出岭南地区,向南走遍了东南亚,在美国的唐人街里,老移民说粤语的人数是大多数。更不用说,清中期粤语替代了南宁的平话,覆盖范围其实不小。引用一下百度,“广东使用粤语的人口大约有6700万,加上广西粤语使用人数大约为2500万、香港700万、澳门55万、泰国500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500万、美国和加拿大200万,全球将近有1.2亿人口使用粤语。

第三,大多数撑的粤语是粤语广府片,粤语其他方言区也努力模仿这种广州音,但是粤语是一种方言,打击别的片区,力挺广府粤语有太多政治因素。个人理解广府片只是粤语的末端,粤语起源地的粤语勾漏片似乎在广东省不收待见。而且粤语广府片一直在演变,广州和香港互认对方有粤语懒音严重问题。

综上所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粤语的发展自己规律,不要看了几篇文章就觉得一个历史的活化石国之瑰宝要没落了,是金子就会发光,好东西自然或传承,没有生命力就会没落。

我是自然与历史博物馆,上述观点如有错误与漏洞,请指正。

我们粤语广府话是百越之一的南越部落官话,和北方古汉语没有关系。地理上受五岭阻隔,所以保留百越文化最完整。

只是我们有好多广府越人是很自卑的,你看得的“自诩是古汉语”的谣言都是他们在网上面用键盘敲出来伪装内心的自卑而已,韩国人也是这样的……。

公元前203年因边禁问题与吕雉交恶,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以广州为都城。数败汉军,吞并闽越、西瓯、骆越,声威很盛。——这才是我们广府越人应该要有的自信。


现在有好多广府百越后裔看上了北方的汉、唐、宋时期,所以拼命扛着键盘自诩是北方迁来的,不承认自己百越的身份。唐宋时期那些被贬我们粤地的士族韩愈、柳宗元、苏轼、刘禹锡……嘲讽我们粤语为“鸟语”,而我们那些百越后裔依然乐此不疲地把脸凑了上去。

也有好多广府百越后裔认为五胡之后北方兴起的隋、唐、宋、明都属“胡”,给自己越人的身份封了个“纯汉”。

那么多的岭南百越后裔为什么要攀附北方呢?

著名历史学家葛剑雄给出了答案,他说:在新中国建立以前,甚至建立以后,真正的民族平等不是容易做到的。在历史上,北方迁来的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优势,南方当地的民族被称为蛮、夷,地位低,受到压迫,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所以当地的民族到有了一定地位,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以后,要改变这种状况,就修家谱,说祖上也是从北方迁来的,那就不是蛮子了,也成了汉族甚至中原望族的后裔,就能与汉族平起平坐了。

白话或所谓粤语又叫狸獠语或山由语等,起源自南越国范围内各个部落之间土著被汉化,各个地方根据汉化先后,汉化程度不同形成不同的形态,自然会有不同差异。

白话以古百越土语为主,与其近亲越南语同根同源,越南语除了汉化还接受高棉部分文化,但是白话与粤语都是九音六调,并有大量之前因汉化跟越语底层语冲突而产生的字喃,白话自称为粤字。

南越地区雒越五代时候独立成现越南北部,狸獠部落中狸人汉化较好,在蒙古征服南宋后建立行省制度改岭南道为两广,对蛮部进行改土归流并加强统治,其中狸人多规化为***,少部分为今侗族瑶族苗族等,獠人多归为今壮族,明朝沿用元朝改土归流政策,在此期间大量狸獠攀附部分***,***族谱伪称北迁,清代初期帮助满清统管两广,此后逐渐才有广府称谓。

图片为越语土音形成注书,可见其与华夏经典古籍差距。


在广东,本地人以前是不会把白话叫做“粤语”的。粤语(广东话),最早是外省人对广东话的简称。至少在民国以前,“粤语”实际上指的是客家话(客家话,是最接近唐朝官方语言的汉语,至今仍称作“唐音”)。现在一般所称的“粤语”,传统上称作是“白话”,主要发端是在广西梧州一带。

没有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就讨论古汉语无异于缘木求鱼。整个东亚地区只有华北平原地区大量存在翘舌音,华北平原周围的阿尔泰语系(满语蒙古语朝鲜突厥语)、日语、晋语(北方唯一非官方言)、西南官话、杂南方言(吴赣湘客闽粤语)、马来语都没有翘舌音(或者极少),古汉语典型特征就是“平翘音对立、尖团音对立”,古韵书中庄组就是翘舌音,科学实验也证明,翘舌音在向远处传播发展时很容易变成平舌音,但是平舌音变不成翘舌音。华北平原地区历史上一直是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传承闽南文化艺术交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传承闽南文化艺术交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38363.html发布于 2024-08-07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