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艺术作品主题是什么,心理艺术作品主题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理艺术作品主题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心理艺术作品主题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心理学的七大流派吗?
介绍一下我比较喜欢的几个流派心理学流派,
1、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疗的主旨在于解决人们的内心冲突,从而最终重构一个人的基本人格,精神分析疗法并不限于问题的解决和决定学习新行为的过程,在治疗过程中,个体将更加深入地探究自己过去,其自我理解水平也将从中得到提升
2、合理情绪疗法
理性疗法(REB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整体模型是“ABCDE”,是在埃利斯的“ABC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这就称为ABC理论。
3、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目标在于消除来访者对生活的自我挫败观点,并帮助他们获得对生活的更加宽容、理智的态度。来访者将了解到一下内容:自己如何将自我挫败的想法结合进生活,又是怎样将这种错误的思维保持下来,他们因该怎样来摧毁这些破坏性思维,如何帮助自己学会哪些能改变行为和情感方式的新的思维
王安忆《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其标题与内容有何关系?
坦白的讲,我不喜欢王安忆的作品。相对而言,同样写都市生活,甚至小市民的生存状态,池莉写的较为大气。作家的格局从作品中即可窥见。王安忆借她妈茹志娟的光,若没有此依傍,恐怕很难出道的。
《长恨歌》是王安忆于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主要写了王琦瑶长达40年的感情经历。王琦瑶是上海弄堂里普通的女孩,因为长相美丽无比,从被选为上海小姐之后,她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说这本书的行文受到些许批评,但让我佩服的是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以及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如果对原著读不下去,可以和电视剧结合起来看,电视剧《长恨歌》是由黄奕扮演的王琦瑶。
第一部的目录如下: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王琦瑶、片厂、开麦粒、照片、沪上淑媛、上海小姐、三小姐、程先生、李主任、爱丽丝公寓、爱丽丝的告别
这其实就是王琦瑶的第一个人生阶段,前几章主要是铺垫了上海弄堂的环境,为后续的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然后就开始介绍王琦瑶,“她从小就没有目睹过什么幸福,但并不妨碍她欢欢喜喜地长大”,从第一次进片厂,到拍照片、评为上海小姐,到后来因为剪彩认识了李主任。本来以为是幸福的开始,但李主任的遇难使得一切都变成了幻影。
第二部的目录如下:邬桥、外婆、阿二、阿二的心、上海、平安里、熟客、牌友、下午茶、围炉在话、康明逊、萨沙、还有一个程先生、分娩、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部分主要讲的是王琦瑶的第二段感情生活,中间穿插了和懵懂少年阿二的一些小故事。回到上海之后的生活似乎变得安逸而漫长,王琦瑶与康明逊之间是“角角落落的温爱,一样的孤独,无聊没前途,相互间不乏吸引,还有着真实的同情”。
第三部的目录如下:微微、微微的时代、微微的女朋友、微微的男朋友、舞会、旅游、圣诞节、婚礼、去美国、老客腊、长脚、祸起萧墙、碧落黄泉。第三部分王琦瑶有了女儿,她的年岁渐渐老去,和女儿之间的关系也微妙而复杂。王琦瑶的生活就这样平淡又日复一日,她最后的结局竟然是被女儿的朋友所***,真实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具有多重的主题意蕴,说到底,是从浮名“上海小姐”说起,讲述了它对王琦瑶一生的拖累,一切爱恨不过过眼云烟,这是一个连环式的因果循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心理艺术作品主题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心理艺术作品主题是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21689.html发布于 2024-05-26